性与爱真的可以分离吗?分离后真的可以幸福吗?

性与爱真的可以分离吗?分离后真的可以幸福吗?

夫妻婚姻保持性和爱分离 真的会更幸福吗?

近日,一篇名为《自从学会性爱分离,活得舒服多了!》的文章火了,被各大公众号连翻转载。

“性就是性,即使美好的性,也不一定指向爱情和婚姻。”

“很多彼此折磨的情感关系以及不合适的婚姻,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明确划分床伴,情人和爱人的关系。”

“性爱分离,让我们收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权。当你开始做身体的主人,就会明白,世上最贵的东西,既不是爱情也不是婚姻,而是老娘愿意。”

可是,在留言中,我却看到了更多人的焦虑和恐慌。这种感觉,好像被迫消费了一顿你承受不起的大餐,文章读着爽,却做不来。比如文中写道:原来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自由,单纯享受性的快乐。听起来无限美好,但恕我作为一个人,实在无福消受。

为什么?在我看来,文中“性爱分离”的性,更多指向动物性的“性”,强调感官的愉悦。但作为人类的性,是一段包含了亲密、爱恋、欲望、依赖、甚至是绝望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关系。所以,关于性与爱的分离,绝不能从技术层面来讨论,而必须要面对价值观和内在自我等多方面的考量。

01

性和爱无法分离

本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

人们不愿意过分强调亲密关系中最原始的那一部分,并不是因为思想传统,而是它不适合文明社会。如果把“性爱分离”作为一项人人该行使的特权,恐怕更不会得到认可。不信,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:

丈夫以做生意应酬为名,在各种娱乐场处处留情,被妻子发现后,轻描淡写地说:“我只是本能驱使,你不要当真!”

假如我们是那个妻子,能心甘情愿接受丈夫的解释吗?能用“男人总是把性和爱分开”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吗?

恐怕很难,多数人会在这种时候想“他不爱我了,如果他爱我,他不会做这样的事!”这才是生而为人最普遍、最真实的感受。因为,无论是身体的背叛、还是精神上的背叛,伤害的都是伴侣的安全感和彼此的关系,所以,很多时候,“性爱分离”是一种很无力的借口。

这一点,不仅是对男性有约束力,对女性也是同等的。我们既不会认可“性爱分离”是男性的特权,自然也不会鼓励女性在这方面追求平权、平等。

也许,有的人真的可以做到性和爱分离,大家也会推测,人到底可不可以抛开束缚、完全享受身体的愉悦?我不能说这不可以,只能说,单纯的身体享受不会令愉悦维持得太久。很多段由性开始的关系,最终都会融入越来越多的爱的成分。这不是一种胁迫,而是自然而然的过程。

电影《巴黎野玫瑰》中,开篇就是男女主人公大尺度地亲热。性格保守、退缩、中规中矩的男主,对女主的身体魅力表现出无尽的膜拜,一次次地释放本能的欲望。

可是,随着亲密关系的推进,男主却被女主真正地吸引。这时,鱼水之欢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慢慢退居次要的位置,男主为女主的真性情着迷,也因她鼓励自己写作而感动不已。

你看,令两个人将这段关系维持下去的,绝不仅仅是身体层面上的愉悦。

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:“男人从性中获取的愉悦,与其说是通过亲热得到身体上的快感,不如说是在这个过程中精神上所得到的快感……”换句话说,精神上的愉悦带来的快感更长久,也更具有推动力。

看到这儿,有人可能会疑惑:我真的见过有很多人是可以做到性爱分离的,就是有女人拿姿色去换钱啊,这不就是性爱分离吗?

我想说,这只是性爱分离的烟雾弹,看似形式相同,但真相并不像大家想的那般简单。

亦舒借喜宝的口说出了一段名言:“我要很多很多的爱,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,就要很多很多的钱,如果这两样都没有,有健康也是好的……”可是,如此物质的女孩儿,最终的目标依然是爱。

喜宝在丈夫去世后、顺利继承了财产,那时的她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,承认自己之所以需要丈夫,是需要爱。万贯家财,她早已不在乎,这就是这位矛盾的现代女性的最终归宿,她说:“算来算去,忘了算计一样——我忘了我也是一个人,我也有感情。”

或者因爱而性,或者因性而爱,这是人的本性,根本没有必要区分得很开。性和爱,好比是硬币的两面,虽然不同,却不可分离。

02

女人需要做的

只是正视自己的欲望

性爱不能分离,但是在中国提到性,尤其是女人提到性,似乎总是隔了一层纱,就像那篇文章中说:受传统教育长大的我们,始终没办法直面自己的本能。

夫妻婚姻保持性和爱分离 真的会更幸福吗?

确实,中国有很多女性不肯正视自己身体的欲望,这一点我不否认,但是,我们承认自己存在压抑,不代表就要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
正视自己的欲望,是指勇于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性欲望,认可性欢愉的美好,不压抑自己的性需求。但,这并不代表放纵自己的行为。那些抛弃道德、不计后果的“单纯享受性的快乐”只能是轻贱自己。

人的每一个选择,都是内心的一种呈现,而不是一种粗暴定义的好与坏。所以,我们和另一个人的关系,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。

无论男女,都有可能因为身体关系而产生对对方的依赖,甚至忍受糟糕的关系不肯离开。但这样的事,并不是人为地让当事人接受“性爱分离”就可以解决的,而要从深层次的心理角度出发。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这种现象一种“性爱的臣服”。

也就是一旦与别人发生了性关系,便对这个人产生了高度依赖和顺服的心理。这种心理,在任何一个脆弱、多愁善感的人和一个十足的自我中心的人之间都有可能发生,不分男女。

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。一个农村姑娘来城市打工,被自己的老板侵占,胆小懦弱的她不敢声张,但渐渐地,她竟然默认了这段关系,希望能和老板一直好下去。因为无论老板平时多严厉,在亲密时,总能对她言听计从,这时,她觉得自己“像个公主”。

反过来讲,一个女性,她只要有着完善的自我边界、拥有足够的自信,即便是和另一半发生关系,她也能够找回掌控感、摆脱糟糕的境遇。

女性如此,男性也是一样。所以,这是一个人的人格和应对方式的问题,而不是性别角色的问题。

这让我想起认识的一个女孩灵灵,她来找我咨询时,面临一个很纠结的问题。她爱丈夫,却不愿和他亲热,只能在外面找情人满足性欲望。这种关系维持了很久,很和谐,也没有被任何人发现,而灵灵却越来越痛苦。

通过咨询,我得知灵灵的父母很保守,并且非常严厉,从小教育她“安分守己”,她和很多中国女孩儿一样,压抑了自己的感受,不敢想和欲望有关的东西。结婚后,这种心理转化成“亲热时尽情释放自我可耻的”,所以她不敢让丈夫看到自己“糟糕”的一面,只能在外面寻找平衡。

这是一种特殊的性爱分离,灵灵爱着丈夫,却找一些不相干的人来承载欲望。可是,她在这个过程中,纵然身体的需要被满足,内心却没有快乐。

夫妻婚姻保持性和爱分离 真的会更幸福吗?

找到问题的“症结”后,灵灵立刻斩断了其他的关系,下定决心和丈夫一起努力。我想,灵灵鼓起勇气,不再用“性爱分离”的招数骗自己,为婚姻中的亲密付出最大努力的行为,这才是女性应该有的自我成长。

这种成长与和解,比单纯地鼓舞女性自我解放更加动人。它包含着一种成熟的力量,能够让人们获得长久的精神满足。

渡边淳一说过:“如果女性服从自己身体的本能欲望,那就是爱自己的丈夫。”这不是很好的状态吗?

出品:婚姻与家庭杂志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/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(1)
上一篇 2022年2月18日 16:51
下一篇 2022年2月18日 17:13

相关推荐

  • 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和金钱 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

    “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,不是金钱,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。”——杨澜 01 怎样的你,决定了别人怎样的对待 婚姻生活,注定有太多的琐碎和凌乱。一堆堆待洗的衣服,难免重样的一日三餐,不听管教的孩子,永远收拾不干净的屋子,女人就像战士一样,在日复一日机械的重复中不断地抗争与妥协。 还记得有一次,在安顿好孩子后,我去浴室洗了把脸。看着镜中那个都快不认识的自己,蓬…

    婚恋情感 2022年2月17日
    00
  • 让人失去自我的婚姻 为何总是令人眷念

    有人说:当一个人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,就什么都没有了。 我不同意,如果什么都没有,那些让人失去自我的婚姻,为何总是那么令人眷念呢? 也有人说:只有当一个在婚姻外找不到存在感时,才会在婚姻中找存在感。 可是,在我的咨询中,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更加出色,事业也打理得井井有条,是什么让她们在婚姻中迷失了自我呢? 01 越自卑的人,越想努力让婚姻变完美 那些有着强…

    婚恋情感 2022年2月17日
    00
  • 一个能把自己过好的人 才是经营婚姻的赢家

    遇见良人固然重要,但如果你没有把自己过好,就算遇见了,也难把婚姻经营好。 01 周末休息,看一期电视情感栏目,正说两个刚结婚半年多的年轻人闹离婚。 女孩子是那种标准的白富美,男的也很帅气,看上去很般配。可两个人新婚燕尔就吵得不可开交,日子实在过不下去,男的提出离婚。女的也不示弱,“离婚可以,但得要掰扯掰扯。” 两人就来节目组,让情感专家们给评评理,究竟谁是谁…

    2022年2月18日
    00
  • 相识容易相处难 人际沟通中要注意4件事

    相爱的两个人,不在乎天长地久,只在乎曾经拥有,因为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。但是曾经「拥有」的到底是什么?如果相处一段时间,却还不知道对方爱的是什么?讨厌的是什么?那么这段在一起的日子,或许只剩下「回忆」,但却没有一点「意义」。 人生很多事情需要经营,无论是「感情」、「事业」或者你所在乎的一切。但是却好多时候,我们却好像忘了:经营是持续不断的历程,并不会因为达到某…

    2022年2月18日
    00
  • 人与人的距离不可怕 可怕的是渐行渐远

    有些事 你不问+我不说=误解 人与人的距离不可怕 可怕的是渐行渐远 我们都渴望被理解 渴望有懂自己的人 但生活中存在太多的误解 你难过、你纠结、你无奈 最后沉默无言 你无人可说、你无处排解 最终一跌不振 01 被误解的滋味真不好!一些朋友和爱人,就曾因为误解,从此耿耿于怀,甚至怀恨在心。 对于误解,有人觉得说出自己的委屈太矫情,自己慢慢消化就好了; 有人心太…

    2022年2月18日
    0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